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海拔1810米,它西面是莲花峰。天都峰和莲花峰交替开放,五年一轮,天都峰虽没有莲花峰高(1864米).
天都峰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
天都峰险峭峻奇,整坐山峰的平均坡度在70度左右,局部地方达到接近垂直的80度。峰顶的鲫鱼背,宽度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可以说是黄山第一奇险。天都峰顶上有一座“登峰造极”石刻,峰顶中间还有一个天然石室,可容纳百人,室外有块石头,象醉汉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站在峰顶你可以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遥接大海,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云海,如果时间上充裕还可以根据行程安排观看日出和日落。
天都峰要比莲花峰险,坐缆车上来游览一番,到迎客松那照照像,有的游客可能又坐缆车下去了,那就太可惜了。休息会,跨过山坳,开始登天都峰,那才是真正领略黄山的美景。
天都游览
攀登天都峰的磴道都是异常惊险。石级如梯,铁链飞悬,被称之为“鸟道”;其实,正是因为其艰险,游人游兴愈浓。天都峰顶如台,呈椭园型,长轴北西走向,20余米,短轴不到5米,有石室嵌立,称“天都石屋”,可容百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还有花岗岩球状风化而成的巧石”仙桃石“和登峰造极”石刻。
登天都第一人
一日登临天都,立足远眺,云山相接,千峰竞秀。唐代高僧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他是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
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
调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明代普门和尚率众僧,从西侧攀援,亦登峰顶。后人即从天都西侧凿石成道,登峰者始增。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建登峰梯道,长3里,有1564级台阶,194根石栏干和600米铁索,保障了游人安全攀登绝顶
1965年5月,董必武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今有民谣:“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虚此一行。
1983年,浙江温岭石工队又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的腰南侧峰壁上另辟新径至天都峰顶,全长1050米,共2175级台阶。沿途风光奇绝,为黄山增添了许多新的景点。由此也形成了天都峰游览循环道路,游人登山不必原路返回。相应地原来玉屏楼下来的山脚处登山道被称为天都老道口。天都峰遭遇大火之后,这里立有戒碑一块,告示游人严禁烟火。
鲫鱼背
鲫鱼背是登天都峰的路上一段最峭险的石矼,位置在离峰顶北西约300米。石矼走向110°–290°,长约20米,宽1-2米,最窄处宽不到1米。脊上纯石无土略向南弯曲,2侧位万丈深谷,深邃难测,脊道由人工修凿而平,中段为节理所断,裂谷0.3米,由人工石桥连接。
鲫鱼背其实就是一条由南北2侧冰斗相向刨蚀而成的刃脊。现在脊道2侧安装了护栏,虽危不险。在茫茫的云海中,这段山脊犹如那露出水面的鱼背,命名确实非常生动形象。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