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仁里是个典型的徽州古村落,至今村里还保留着大量的元、明及清代的建筑。绩溪仁里依山傍水,文化积淀深厚,是古徽州名副其实的“程朱阙里”。历史上绩溪仁里是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聚财蓄气,千丁万灶,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系徽杭古道上的重镇,村内有古城门、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书院、古码头、桃花古坝、古井等历史遗存,足可见绩溪仁里村在徽州历史上的商业重镇形象。
同时,仁里也是工部尚书看中的地方。仁里原是绩溪耿姓的发源地。据《鱼川耿氏宗谱》载,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工部尚书耿源进、助国镇天大将军(曾任杭州太守)衣锦还乡途中,因雅慕新安山水,与弟耿汝进游历于此。在梁安(绩溪)仁里,见其地山环水抱,风光旖旎,不惜轻弃生长里居,迁至这里,并取村名为“仁里”。后来这里成为程姓世居之村,故又名程里。由于人口迅速膨胀,明末清初曾改称大仁里。
仁里程姓来自歙县篁墩,一世祖为药公,名药一,字东升,为程忠壮公十八世孙。唐光化元年(898),被举荐为金乡县尹,因羡慕仁里一带秀丽山水,于是举家迁来定居。文革前村中还有石牌坊10余座,以贞节牌坊居多,现仅存2座,其中以皇门公牌坊最为引人注目(现存遗迹)。据说,这一牌坊是为官至皇门侍郎(在皇帝身边服务的官员)的村人所立。村中还留有程姓一世祖的墓道坊,横额上刻有“唐金乡尹药公墓道”。这是绩溪现存唯一的文字完整的一座墓道坊,也是年代最为久远的牌坊。
“仁里”语出《论语·里仁》“里仁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后称风俗淳美的乡里为仁里。仁里村设有四个大门,村落布局独具一格。东晨曦门,南迎熏门、西秩成门、北拱辰门。白天四门开启,四通八达,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夜深人静四门紧闭,如同古县城一样。
村里有三街十八巷,巷巷都有门,村内多水井,村外多庙宇。古时东南西北门外都有建庙宇,村东有清乾隆年间建的“泗州庙”,村南有建于唐代的“新兴寺”,村西有元代始建的“崇真道院”,村北有明万历年间建的“尼姑庵”和“吕洞宾庙”,村内供奉土地菩萨和各路地方神仙,一年四季香火不绝。
村中设置中街、前街、后街,中街从北门头到南门下,全长500多米,此为古徽杭驿道的一段。鼎盛时期,街面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跨街路亭有五六处,供行人来往歇息。
仁里村自古以来人文气息浓厚,名人辈出。元代就有程燧创办翚阳书院,明清两朝又建多所。清末废除科举后,村中建有徽州第一所洋学堂———思诚学堂(现名:思诚希望小学),还有绩溪最早的女子学校———端本女校。文革前村中还有石牌坊10余座,以贞节牌坊居多,现仅存2座,其中以皇门公牌坊最为引人注目(现存遗迹)。据说,这一牌坊是为官至皇门侍郎(在皇帝身边服务的官员)的村人所立。
村中还留有程姓一世祖的墓道坊,横额上刻有“唐金乡尹药公墓道”。这是绩溪现存唯一的文字完整的一座墓道坊,也是年代最为久远的牌坊。
村中近1500年历史的“百步钦街”,是当时皇帝御赐耿姓尚书“免征地”一块,在村东井地段用砖砌垒“百步钦街”一条。青砖竖排铺筑,俗称“钉栓砖”,意为金砖铺地,并造廊亭,遮阳避雨,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