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冬,曾徒步“思贤岭古道”,因行程所限,未至廻岭,至今仍有缺憾。据传当年朱元璋久攻婺源不下,曾过廻岭至回溪村,问计于乡贤朱升,然三次寻访,两次未果,只得折道越岭返回,故称廻岭。另一说法则是,廻岭位于五龙山廻峰下,峰回岭转,岭因峰显,故名。其间古官道自然称之“廻岭古道”。
徽州山水的静美不仅在于山野田园、粉墙黛瓦,还有那滋润的山水,丰腴的植被。一块坡地、一条山道,只要没人打理,一个夏天,就足以草蔓丛生。当年人来客往、喧闹熙攘的“官道”也越来越多地寥落在荒山野岭,青石铺就的台阶更是被枯枝败叶侵蚀得仅剩细细一条,蛇行于山岭之中。
此处正是古道的登山入口,只是石桥、登山台阶因修筑公路已被拆除。爬上公路后土坡,一条青石步道即在脚下。路宽约一米,台阶高约10公分,每块石板大小基本一致,属古徽州标准“官道”。
然而,想着草丛可能潜伏着的“爬行动物”,我们却又有些揪心起来,走在路上,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歇歇停停、东瞅西看,更不敢扒着一块残碑琢磨辨析半天。廻岭古道应该好几年没人打理了,我们一行五人前依后靠,手持登山杖,拨开蒿草,探险般“砥砺”前行。在“爬行动物”繁衍生息的这片家园里,也许我们惊扰了它的宁静,它们确实有权露出狰狞的面孔,甚至自卫,但我们还是以沉默来祈求它们能够给让出一条路来。
好在廻岭上的古城关依在。
我学浅才疏,又孤陋寡闻,无法获解两块先贤题额的高深意涵,仅凭臆测,不足为据。峡者,两山夹持间。据婺源县地方志介绍,婺源境内山脉源于中国三大山脉之一的南干山脉分支,即“南条干龙”,中国传统“三大龙脉”之一,其中一支穿行徽州,向东延续至天目山,入东海。古人题额于此,兴许是早已料知南干“龙脉”居于此峡谷,而题额致意。五龙山因“高大岩险,尽日云烟,状如五龙起舞”而得名,当年“真龙天子”朱元璋途经此地,恐怕受过徽州“祖龙”的点化吧?与之相应,“挹峡”即可为“揖峡”,一代圣贤朱升虽隐迹乡野,但仍然掩饰不住黎民百姓对这条巨龙的膜拜,对这座神秘峡谷的仰望。
“五谷树”位于廻岭洞北、古道后面,从根部几十公分处分叉两枝,均粗如脸盆,虬枝盘旋,叶似榆钱,冠盖十几米,传为明朝时由京都移栽至此。“五谷树”春季开花,雪白细绵,夏季结果,果实形状各年有异,象稻谷,似高粱,如玉米,若小麦,以及粟米之类的谷物,故为“五谷树”。民间称它能预知五谷丰欠,树结何果,即可预知此作物当年丰收。以前,当地村民将此供为树神,顶礼膜拜,企盼五谷丰登。植物的神奇,让我惊异,人类的联想更让我感到大自然的温暖,遗憾的是,树冠周边柴草浓密,野花簇拥,我们未能近距离观看今年到底结了何种“谷物”。
我们未向裔村继续前行。饭后,原路返回。
五龙山1468米的主峰依然云雾缭绕。
————————————————————————————–
本文来源:“乡野闲谈”(黄良顺)公众号
本站已获的授权如需要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