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杂草、落叶、枯枝、残垣、断壁、廖寂、沧桑……
但在纵横阡陌的青石古道中,休婺塔岭古道却是那样一条在不经意间让你怦然心动、心扉涤荡的古驿道,一抹扑面而来的曼妙风景,像一张靓丽的封面照刻印在心头,久久不忘。
塔岭,休婺两邑界岭,旧有一亭塔,故名。古道始于江西婺源县溪头乡上溪头村,止于黄山市休宁县璜茅村,长约15公里,是古代婺源江湾一带北上徽州府、东进苏杭的古驿道。自屯溪出发,走京台高速至安徽境内最后一个出口“璜茅”,约半小时车程,即达休宁县岭南乡璜茅村塔坑组,当地人称之“外塔坑”,与塔岭那边的“内塔坑”相应。当年这个“大路边”的“大村庄”如今整齐地矗立着一栋栋钢筋水泥的三层楼房,马路尽头,石板路边,几栋徽派建筑,门面宽阔,门板紧闭,墙根下的狗尾巴草无力地倚靠在布满青苔的墙基上。
古道沿山坳行进,路边稻穗已金黄,路上杂草依然青翠浓密,或是昨晚下过雨,草上沾满水珠,不一会,鞋子已湿透,走在路上,发出咕叽咕叽的声音。依溪前行,路面平坦,偶有一两级台阶,路面石板参差,在古代,这也算不上一条“高规格”的官道。路面杂草刚被“清理”,两边灌木浓密,溪流虽被遮挡,但清冽、潺潺依旧。路边梯田交错,杂草丛生,甚有三四米小树,撂荒已有数年。路上多处拱桥跨溪而过,桥上题额已被青苔覆盖或灌木遮挡。偶有路亭,均梁朽瓦落,有一处重新加梁盖瓦,并隔成三间,疑作牛栏用。
在徽州,也有同名古道。今年初,我曾往歙县新溪口,经(歙淳)“塔岭古道”至淳安威坪。本以为此“塔岭古道”与之类似,也是一条民众生活往来的便道而已。然离开塔坑村,走过一段水泥公路,在塔岭流下的小溪与另一条较大溪流交汇处,再次转入青石古道。穿过一片密匝的竹林,突然进入一条逼仄的峡谷,像刀劈两瓣的山峰,壁石耸立,巧树突兀。古道伴溪而行,路面石板也规整起来,被崖壁冲击下来的雨水濯溪得干干净净,没有丁点尘土,红彤彤的小果子在路边随意生长,石缝中的野花狡黠地向我们点头示意。溪水在峡谷的“夹缝”中缠绕着大大小小的卵石,冲击出洁白的水花,在崖壁下积聚成碧绿的水潭,清冽,明澈,水过百石自洁净,顷刻间,仿佛从人间进入仙境。一座拱桥横跨溪流,忍不住憩坐桥上,面朝清溪,任由清风吹拂,吮吸着迎面扑来的淡淡幽香。
过了桥,溪谷急剧跌落,河水湍急起来,水声响彻峡谷。此处名为“百丈冲岭”,因悬崖下百丈冲瀑布而命名。道路穿行崖壁,临渊而立,走在上面,有些眩晕,幸好有浓密的树木遮拦着,还有依路而建石板栏杆。在徽州古道中,有栏杆者不多,像这样在百米峭壁上凿路围栏者更少。据《上溪村局记》,“百丈冲岭”路面和石栏杆为上溪村程兆第和她的七旬母亲出资修建,共安装石柱八十一座,青石板八十一块。从现场看,道路从山腰盘旋至谷底,至少三四百米,应另有捐建者。文革中,部分石栏杆被毁,近期已修复,新旧相间,总有一种老棉袄打上新补丁的感觉。尽管如此,我心中还是升腾起一股暖流,这或许是来自对古人的慰藉,亦或是今人忏悔后的一种解脱。
至谷底,一座崭新的廊桥横跨溪上,名云梯桥。自桥头迎着哗哗水声循声而入,是一挂从悬崖顶部直冲而下的瀑布,此谓“百丈冲”瀑布。从此处到古道终点,有多处瀑布,此瀑为首。瀑布三面石壁环拱,峭壁如刀劈斧削,一帘瀑布由数十米高处跌落,喷珠溅玉,声吼如雷,激壮深沉,轰声震谷。瀑布上面出水口狭小,洪水时可喷出十几米远,千百年的激流冲击,出水口前方的崖壁已冲刷成一条弧形的深沟。
我们一行憩坐潭边,水雾纷飞,忍不住脱下鞋子,将疲惫的双脚在这清明的水中濯洗一番,感受着“飞瀑半天晴亦雨,寒潭终古夏如秋”的意境。
不知村庄对面呼啸而过的高速公路会不会惊扰这张“渔网”里的鱼?
————————————————————————————–
本文来源:“乡野闲谈”(黄良顺)公众号
本站已获的授权如需要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