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徽州古道 徽州古道 关注:0 内容:100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黄山旅游网 > 主题游 > 徽州古道 > 正文
    靓号:10000
    官方

    敬告读者

      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是迄今为止我走过的海拔最高的古道,也是最难走的一条。本文约4500字,为登 五龙岭记录和感受,分上、下两期推出。

     由于可收集史料有限,如有知晓者,请直接留言赐教或加我微信号hls2937404沟通,谢谢。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自休宁、乐平两县分别析出回玉、怀金两乡新设县治起,婺源就成了徽州这个独立地理单元外的唯一县域,五龙山脉则是横亘其间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翻越五龙山上的塔岭、五龙岭、迴岭、觉岭、浙岭、平鼻岭、高湖山等古驿道就是婺源人进入郡府、北上京都、东进苏杭的交通命脉。因山高林密,现代交通难以触及这一区域,才保存了徽州境内最为集中、最为完好的古代交通网络。其中的五龙岭古道为跨越海拔最高、离五龙山主峰最近、现存距离最长的休婺交通要道,也是目前行人稀少、受自然侵蚀较大的一条徽州古道。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五龙山古名回玉山,东起白际山脉,西接黄山余脉,绵延徽州南境百余公里,东段主峰海拔1580米,宛如一条逶迤舞动的巨龙盘踞在休婺之间。古人将山脊比作龙脉,“山为龙兮,形势之腾伏”,五龙山脉汇集五条山脊,其势磅礴,气脉贯注,形似五龙俯首,且终年腾云驾雾,传为古代“南干龙脉”之分支,故名。五龙岭古道(俗称“茶婺古道”)自休宁县五城镇茶口亭村起,跨越五龙山,至婺源县段莘乡晓庄源头村,现存古道全长约20公里,垭口海拔1040米,全程铺设石板。因未见相关史料记载,沿途也无有效碑记,古道修建年代及其历史渊源已无从考据。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对徽州人而言,休宁五城镇几乎成了豆腐干、米酒的代名词。在众多豆腐干作坊中,我一直觉得茶口亭村一农户家制作的是最好吃的,其咸辣适度,鲜香柔韧,久吃不厌。

    人的味觉记忆或是身体感官中最勤奋、最专注的,驱车到达茶口亭,我就迫不及待去买豆腐干解馋,然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当年古道登高起点的“岭脚村”早已人去村空。我们找遍这十几户人家,才找到一位留守老人,老人告诉我们,村中大部分人已经搬迁到镇上,现居住村里仅有他们两位不离故土的老人。在城镇化进程中,这家豆腐作坊失去了这方秀水的馈赠、离开了巍巍青山的滋养,不知还能否保持原先的口味?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茶口亭位于五龙山下两条山坞汇合处,往右可驱车至阳台村,也是目前大部分户外徒步者登顶五龙山的起点。按老人指引,我们左转过一座拱桥,即见登山步道入口。

    徽州古人修建山道一般遵循跨越山岭最低、路程最短、平路优先原则,通常会沿河谷逆水而上,到山坞尽头才登高至垭口,除非河谷环山绕水,回环曲折,才登高跨越山脊来缩短路程。这也预示着我们今天所走的是一条在大山腹地穿行的险峻山道。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古道在一片竹林中拾级而上,亭亭玉立的修竹夹持着黛青色的路面。多日连绵春雨,湿漉漉的黑土在阳光的温存下,一个个生命将呼之欲出。路边的野樱桃花盛开了有些时日,黑色的枝丫上已冒出一支支嫩绿的芽头,猩红的花心从花瓣的簇拥中直挺挺地撑了出来,一枚孕育了一个冬天的果实即将在这个春天绽放。竹林深处的雀鸟传来一阵磁性的呢喃声,也在这个春天里释放出繁衍生命的信号。路面上洒落着星星点点的花瓣,软软地匍匐在琴键般的台阶上,像一个个缓缓律动的音符,在弹奏着一支古典乐曲。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行走在春天里,一切都是清新的,仿佛脚下这一块块凿砌平整的青石板都赋予了新的生命。这些台阶平整方正,凿痕不深不浅,每块石板长近两米,宽三十公分许,高不足十公分,从修建规格、材质、工艺看,基本属于古代官道标准。走在这样精致的古道上,不紧不慢地沐浴着春天的芬芳,要不是刚出发还没热身就大强度登高,那就更加惬意了。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上行约1000米,出现一座木柱简易穿心路亭,路亭应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复建的,三合板吊顶已有部分腐烂脱落,木柱的红漆已斑驳,两边坐板上掉落了一些枯叶和尘土。

    徽州古道一般每隔三至五里就修建一座路亭,遇陡坡,其间距会短一些。刚才一路拔高,到了这里,大家已大汗淋漓,纷纷脱衣、喝水、歇脚……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前行的路继续沿着山坡直线上升,路面却没了先前的精致、平整,其宽度也窄至一米左右。徽州古道,不管是官道还是民间便道,大部分是私人捐建,但据传这条路却是官府“拨款”的。核定造价每个台阶三块银元,这个价位在当时足以修建一条宽阔平整的登山大道,但黑心包工头却按三个台阶一块钱标准向工匠支付工钱。眼前这段路或许就是克扣工钱而偷工减料所致吧?

    再继续前行近500米,到第一层山脊。此处视野开阔,大小山峰翘首可望。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徽州春无三日晴,也无三日雨,连绵春雨现已化作缕缕烟云萦绕在五龙山上,若隐若现。据当地村民介绍,五龙山主峰集天地之精华,聚神龙之灵气,即使晴天丽日,也常年隐藏在缭绕云雾中,难得一见尊容,为其蒙上一层神秘面纱。古道边还有一处建筑遗址,三四十平米大小,瓦砾中已长满杂草。遗址前残留着祭祀的痕迹,古时或是一间观音庙,庙舍应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倒塌的。遗址上方坡地上还重新搭建了一间敞开式简易庙宇,供奉着一尊小小的观音像。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过了“观音庙”,路分两条,一条沿着山脊继续拔高,一条平行前往山坳里的中台村。中台村也叫中山降村,十几栋徽派老屋错落有致地建在一块相对平坦的山坡上,粉墙黛瓦掩映在一片竹海中,远远望去,宛如翠中璞玉。走进村口,路边高大的红豆杉已包裹在竹林中,两株白玉兰正盛开着洁白的花朵,像一群息憩在树梢上的小天鹅一般,楚楚灵动。屋檐下粉红的桃花飘来淡淡清香,要不是村中道路、房前屋后到处是牛屎,谁也想不到这是一座已整体搬迁多年的无人村。村内房屋大门敞开,随意走进一间,屋内桌椅、木桶、晒匾等家具丢弃一地,厨房里倒塌的灶台上还搁着一只电饭锅,房间里一台缝纫机堵在门口,甚至堂前太师壁上贴的喜字还鲜红依旧。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仿佛在一夜间匆匆离开,让这个五龙山腹地的古老村庄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五龙山上,像这样整体搬迁而形成的无人村还有几处。在数千年的农耕社会里,人类以刀耕火种“征服”自然,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徽州人,而今天徽州后人又以这样决绝的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无人村连接的这条曾经人来客往的登山古道也自然怡然地被揽入大地的怀抱,消失在茫茫大山中。如不是我们事先做了功课,已很难找到继续前行的路。(未完待续)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路在箬叶中。如再过两个月,这里将是“爬行动物”的天堂,你敢走吗?

    ——————————————————————————————–

    徽州古道-五龙岭古道(茶婺古道)一

    本文来源:“乡野闲谈”(黄良顺)公众号

    本站已获得授权如需要转载请联系作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