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古道从徽州府(歙县)出发,经昱岭关,通往杭州,其间,绩溪、歙县“水南”一带又有多条古道跨越山岭与这条官道相接,像一棵大树上的枝丫。在众多“枝丫”中,除了声名远扬、足以盖主的绩溪逍遥岭“徽杭古道”外,还有一条从绩溪到歙县三阳的“峰高岭古道”,又是“徽杭古道”。
如兴趣,请跟我去探秘吧……
本文6500字,分上、中、下三期推出。
1.徽杭古道知多少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似乎都是沿着“路”来撰写的,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从万里长城到千里海疆,无一不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温床,无一不是托举灿烂文化的双手。在古徽州,也有这样两条“路”,一条是新安江,孕于青山,起于峻岭,宛如徽州血脉,流淌着徽州人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水;另一条为徽杭古道,宛如徽州人肩上的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徽州,一头连着沪杭,一步一个脚印地演绎着徽州人走出大山的历史。
徽州古道的名称不像现在的国道、省道这样规范,它常以起点、终点地域来命名,同一地域内又有不同的县域及乡镇,途中还经不同区域或山岭,因此同一名称下或有多条古道。古徽州至饶州(婺源古属饶州)的“徽饶古道”因跨越五龙山脉多个垭口,现存完好的古道竟有十多条。古道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受山脉走势影响,徽杭古道从徽州府(歙县)出发,沿着天目山余脉及白际山脉间的峡谷(俗称歙县“旱南”),经昱岭关,通往杭州,峡谷两边的绩溪、歙县“水南”一带又有多条古道跨越山岭与这条官道相接,像一棵大树上的枝丫,最终都连接到徽杭古道这棵“树干”上。
昱岭关
广义而言,这些阡陌纵横的“枝枝丫丫”都可称之为“徽杭古道”。在众多“枝丫”中,从绩溪华阳镇出发,经逍遥岭至昌化的蹬道是众多古道中较为精美、也是近年“开发”宣传最“火爆”的一条,其声名远扬,足以盖主,几乎让世人忘却当年岳飞开凿的昱岭关古道这根“树干”的存在。
逍遥岭
在古徽州这个“梭形”的独立地理单元里,有徽杭(州)、徽饶(州)、徽浮(梁)、徽安(庆)、徽池(州)、徽开(化)、徽泾(县)、徽宁(国)、徽青(阳)九条翻山越岭的出境官道,古称“九龙出海”。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官道已不复存在,如今残存在荒山野岭上的关隘、蹬道、古桥、路亭仅是当年某条官道的一部分,不足以囊括全程,姑且以标志性山岭或关隘来命名现存的古道片段或许更为贴切,“峰高岭古道”便是从绩溪出发,经峰高岭至三阳的步道,亦可称之为泛意上的“徽杭古道”。
峰高岭
峰高岭古道西起歙县杞梓里镇竹溪(水竹坑)村小昌溪组,翻越桃树岭、峰高岭、王干岭,至歙县三阳镇,全程约13公里,大部分路面保存完好。古时旌德、绩溪岭南一带的官员商旅常经此路至三阳,入徽杭官道至杭州。此路也是歙东、浙西一带山区百姓前往旌德买粮挑米的主要通道。古道穿越山岭、峡谷,其间古村、古桥、古树,一路古意盎然,沿途悬崖、飞瀑、云海,处处风光秀美,是一条集健身、观景、寻古、探幽为一体的精美古道。
2.古道起点小昌溪
走峰高岭古道纯属巧合。
6月19日走完“水岭古道”抵达绩溪伏岭镇平垠村时,听村民说,湖田山下还有一条古道,是古代绩溪到杭州的官道,于是,激起我探秘的兴致。
古时绩溪人前往杭州,从县城华阳古镇出发,经龙川至水村,往北过逍遥岭至临安昌化,往南经峰高岭至歙县三阳,均连接徽杭官道。两条线路路程相当,后者相对平缓,且邑内行人往来频繁,相对较为安全,为商旅首选。
天目山绵延到徽州境内则名为大鄣山,《寰宇记》云:“古吴越于此分界,秦立鄣郡,故名”。从水村至大鄣山景区的柏油马路宽阔平整,我们从平垠村出发沿着公路行走至景区入口附近,转入至歙县小昌溪村的机耕路。小昌溪位于大鄣山下,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孤零零地嵌入在绩溪的版图内。华源河自大鄣山而来在这里转了一个大湾,沿着七姑尖与湖田山之间犬牙交错的峡谷逶迤而去。过了华源河上的一座水泥桥,即转入古道,绕过一座小山坡即为小昌溪村。
号称“歙南第一村”的深渡镇昌溪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昌溪商人在徽商中独树一帜,有“吴茶周漆潘酱园”之称,尤为清朝中后期,昌溪商人所经营的茶叶、油漆、酱园已成徽商之翘楚。小昌溪居民姓吕,民国末年自歙县三阳镇白石源村迁入,紧邻绩溪近百年,生活往来均在绩溪境内,却还一直保持着纯正三阳方言。他们与昌溪古村同饮一溪水,除此之外无半毛关系,不知为何要取这个村名。
3.桃树岭上古道行
出了小昌溪,古道沿着村后的山坡缓缓而上。果然如平垠村那位老人所讲,这段穿行在茶窠地里的古道,宽阔平缓,整洁美观。古道两边地里种植了山核桃树,树下的玉米苗已长成几十公分高;褐黄色的核桃树叶间已开始露出米粒般大小的花串;地里的野芝麻菜鲜嫩翠绿,正是采摘的季节;最诱人的还是随处可见的野草莓,猩红猩红的,摘一颗放嘴里,甜得沁人心肺。
然好景不长,走过坡地进入丛林后,古道则是另一番景象,密集的灌木已完全遮盖古道,走在路上就像钻进一条绿色的回廊。因常年少有行人,米黄色的花岗岩台阶已被青苔侵蚀成墨绿色,像一块严重风化的水泥板似的,走起来十分湿滑。幸好路面台阶还算规整。
这段约一公里的Z字形盘山古道穿行在茂盛的杂草间,还偶有断木枯枝倒落在路面上,且雨后不久,林中蚊虫肆虐,根本无处歇脚,唯有一刻不停地往上行走。刚走到一半,两位初次户外的伙伴已上气不接下气,到达岭头时几乎虚脱。我们几位“老驴”也出了一身畅快淋漓的大汗,连裤衩都湿透了。
此处即为桃树岭垭口,又名杨桃岭,海拔510米,因山间多猕猴桃(当地方言称“杨桃”)而得名。此处与普通的山岭无异,无任何建筑痕迹。
我们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接下来的路基本上在湖田山的山腰间向南穿行,路虽平坦,草却更加茂密,部分路面已经完全被青草覆盖。这样阴凉潮湿的青草下是最适合蛇类、蚂蟥栖息的,我们一行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用登山杖拨打着草丛,擦亮眼睛,盯着脚下的路,一步一挪地艰难前行。
走出草蔓丛生的古道,已到了峰高岭下的丁字路口,下可至水竹坑,前登峰高岭可往三阳。湖田山主峰仰首可望,峭壁峥嵘,在阳光的夕照下,更加巍峨壮观。此时已过下午三点,离我们停车的水竹坑村还有7华里、近一小时的路程,我们不得不中止这段徽杭古道的行程。
(未完待续)
本文来源:“乡野闲谈”(黄良顺)公众号
本站已获得授权如需要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