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位于“桃花源里人家”-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km,村落面积19.17公顷,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取名“弘村”,清乾隆年间避帝讳改为“宏村”,取宏广发达之意,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全国5A级旅游区。
2000年11月30日,第24界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国际古遗迹理事会专家大河直躬博士评价宏村为:“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屡次遭遇火灾。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鉴于以往教训,宏村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后历经400余年、多少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设计、构造最终实现。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非常注重水系的安排。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宏村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水系设计科学又别出心裁。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体现了人类巧用自然资源的智慧,可以说是节约型社会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典范。
水在村内建筑中也不可或缺。宏村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完整。村内街巷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水圳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营造出“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比较典型的建筑有承志堂、南湖书院、乐叙堂等,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构成一个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