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徽州古道 徽州古道 关注:0 内容:100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黄山旅游网 > 主题游 > 徽州古道 > 正文
    靓号:10000
    官方

    仰山位于休宁县璜尖乡境内,意为高山仰止。明《仰山志》载:“吾郡盖有三神山焉,黄山大而嵲,白岳秀而奇,仰山幽而峻,三山鼎立”。然我寡闻,从未听说过这座与黄山、齐云山“鼎立”的仰山,更不知山中还有一座古寺,乃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沩仰宗”的发源地。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一:始知深山藏古寺 

    仰山寺全称“敕赐仰山真觉禅寺”,梁朝(420-589)高僧宝公开山肇建,盛于唐代高僧灵祐、慧寂师徒宣道时期,元时惨遭兵燹,明朝奉旨重建,前后跨越1500多年。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这是那座古寺吗?当然不是。你可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地想象仰山寺的现状)

    深山藏古寺,总让人想起绝壁孤峰、古道幽径、暮鼓晨钟、仙缭绕的意境。清道光版《休宁县志•卷一•山水》记载登者如猱升木,壁斗绝,任趾不任踵,直不可迳,则绕折蛇行,号十八盘。进憩白斗亭前,渡剪刀门,时时扪为固,支枝以防,及绝顶,稍东折下,数百武,平衍夷旷,殿祀宝公,寺扆峰而南,有龙泓,旱祷辄得甘澍。群山环拱,若莲花,故又曰莲花山这百余字短文,将仰山古道的惊险和仰山寺的地貌描述一清二楚,这条像猴子爬树一样登高、仅能脚趾着地的古道是怎样的俊险呢?处貌似莲花高山平地、有龙潭甘露的千年古寺如今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这是仰山寺吗?当然也不是。这是和仰山寺海拔差不多高的高湖山“白云禅寺”)

    经查询资料得知,通往仰山寺路有三条,一走公路,经休宁“源璜公路”到璜尖岭头,再走3公里山路可抵达古寺;二走古蹬道,自休宁县源芳乡王家棚村登山攀高,经五里亭,越剪刀门至仰山寺,全程约6公里;三走“野路”,源芳大峡谷”可直接登高抵达,古人用“云饥千磴险盘曲石磴云中上,斜带岚光足下生”来描写这条“便道”的惊险,现尚存部分石级,原始森林,峭壁山崖、清泉飞瀑、绿枯藤,十分险峻,现已无人行走。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这路虽宽敞,陡峭也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吧?我们就是走这条路的。)

    我们决定走第二条路——古蹬道。在公路修通前,这条路不仅是周边信众佛徒朝觐祈愿的佛道,是璜尖乡通往县城的最近通道,是淳安(原遂安)进入徽州的重要路径。古道全程石板路面,宽幅1.5米左右其规格与古官道无异。今年上半年,休宁县政府还对古道进行了修整,清除柴草枯叶,修复塌陷路段,补齐断落石阶,目前全程畅通。

    我们过了王家棚村,绕过山坳,在一座垃圾焚烧场门口驻车后开始登山。登高古道在一片茶园地中迂回上行,路面有明显修复痕迹。徽州古蹬道每级高度一般在10公分左右,这些修台阶达15-20公分,这样虽缩短盘道长度,但不利于肩挑背驮者负重前行,登高强度倍增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你有没有感受到古径通幽的意境,雾刚散去,地面潮湿,有点滑)

    在当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这些寥落在深山老林里登山步道确实产生不了多少经济价值,即使从民生角度而言,现在上山劳作的农民也越来越少。作为古代交通的标本,休宁县政府能够站在保护徽州物资文化遗产的高度,斥资修复,最大限度留住这些徽州文化的载体,确实难能可贵,可点可赞。

    当然,经常行走这条古道的是山中一个村庄的村民,准确地说,是五里亭这个小山村里仅剩的两位留守村民。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这是下文的主人公)

    二:人去山空谁坚守  

    五里亭村位于仰山的第一层峰峦间周边竹海无际,近二十幢黄色土楼镶嵌其间葱绿中几点金黄,别有一番景致。从山脚到仰山寺,五里亭处于中点,号称“上五里下五里”。“上五里”相对平缓,“下五里”直线登高俗称十八盘”,约1小时行程。

    古道经过的垭口即为村口几棵百年古杉树挺立在翠竹间。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这就是进村的垭口,叫“水口”好像有些不恰当)

    杉树、毛竹,似乎不符合徽州“村口”的配置,而对于这个小山村而言,这也就是一挂入村的帘子而已。如今掀开这个“帘子”,裸露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番“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象:古道依旧,杂草添新,一眼凌乱,破败不堪。古道右边土房,主屋、厨房、猪圈一字排开,现房门大开,人去楼空,屋内随意堆放着一些杂物左边是半截土墙,墙基内的杂草萋萋,草丛间随意长了几棵青菜。村边垂落的竹杪上挂着山雾,垭口下的山风裹挟细雨吹拂上来,一股寒意穿透了这个“大路边”曾经熙熙攘攘的古村。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这是村口的两栋土楼,有木有一点苍凉感?)

    土楼边上菜地里种植青菜、萝卜、大蒜,一位老人正在坡地上修剪茶树。老人姓严,今年75岁,老伴十多年前已去世,四个孩子均屯溪,他不惯城里生活喜欢这里清净空气好,所以一直独住在这里。村里还有另一个人,在200米外的“下五里亭”,是他本家侄子,年龄和他相仿。他告诉我们,太平天国年间,他的祖先从安庆怀宁避难至此,大集体时期这里人口达70人,一个生产队。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竹林深处有人家。不,是有“家”没人了,蜘蛛、蚊子、老鼠、蛇成了它们的“新主人”)

    老人说,以前这条路上人来人往,璜尖的,浙江过来的,都从这里走他印象最深的是解放那年,“红兵”(解放军)从屯溪过来到浙江去,好几千人,当兵的走路,当官的骑马,走了三天三夜。那时他才几岁,跟着大人卷起被子,挑粮食到山上兵”去,“红兵”在村口杉树下搭了台子,像电影电视里放的那样,有说的,有唱的。他们还拿着喇叭对着山里喊,说他们是穷人的队伍,是解放穷人的,请大家回家,不要怕。后来他听说,当时三支部队从屯溪到浙江,一支走白际岭,一支走马金岭,走璜尖岭的这支部队最先到达,与“白兵”(国民党军队)交上火,结果全部壮烈牺牲了。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当年解放军就是在这搭台“唱戏”的)

    老人的就在村口,两层土楼,地势开阔,门口还用竹片树木架了一个大平台,以前过路的都在他家泡茶倒水,每天烧两锅开水都不够,现在一两个星期都见不到一个人。

    老人性情开朗,声音洪亮,步伐稳健,现在还操持一口安庆口音,神态也就60岁开外的样子他说,他喜欢安庆老家的黄梅戏,喜欢严凤英唱的歌,严凤英是他本家,一个祠堂的,村里人也全姓严。老人喜欢唱歌,跟着录音机学,对着山唱、对着树唱,对着鸟唱,他说每天记歌词,学唱歌可以防止老年痴呆。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和老人合个影,留个纪念)

    我们想让老人唱一段黄梅戏听听,他说好长时间没唱了唱得不好因为今年夏天在屋后芋头地里拔草时,手指被蕲蛇(俗称“五步龙”)咬了一口那蛇3斤多,毒性很大,好在及时下山,拦了车子,四个小时就赶到祁门蛇科医院。当时蛇毒已从手指扩散到肩膀,整个手臂都是乌黑的,如果再迟一点,蛇毒到了心脏就没命了。

    “无人村”里空房多,蜘蛛多、蚊子多、老鼠多,蛇也就多。老人说,附近有几条大蛇他大概知道些,蕲蛇发情时会发出老母鸡那样的“咕咕”声,他也没刻意去找,就像地里的那几只野兔、门口树上的几只松鼠,都“认识”的,有时他在唱歌,鸟儿也会飞到树上来,对着他叫。有时他吃不掉的剩饭放在门口,“它们”都会来吃的,今年没想到这“畜生”竟咬他一口……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老人劫后余生的这只手,你有何感想呢?我想到的是生命的坚韧和无奈)

    老人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花了三万多块钱,截了一根手指,保住手臂出院后又在屯溪了一段时间,前些日才上山。他说很快到春天,茶树要发芽,他得先把茶窠剪了,房前路边的这些杂草过年前他再来打扫清理

    我冒昧地问老人:“百年之后是否还在这里?”

    老人说:“不了,在山底马路边随便找块地埋了,让他们以后烧纸方便。”

    剪刀门下“一善”缘、4.唯见天池仰山中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老人独居的土楼。如果你有机会去这里,别忘了陪老人聊聊天,也许他还会给你唱段黄梅戏呢。)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三:“剪刀门”下“一善”缘 

    我们告别老人,离开五里亭村,沿竹林中的古道继续前行。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攀升,山雾渐浓,气温骤降,路边偶有尚未融化的积雪。古道路面却比先前完好,绝大部分台阶均为原始状态,只是常年少有行人,表面覆积了一层尘土,与年复一年的青苔裹在一起,将这一块块千万人踩踏过的青石板浸泡成黑褐色,走在上面有些湿滑。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黑色是岁月的底色,每次走进高山深处的古道,面对苍老的台阶,苔包裹的树桩,总会萌生出来自远古的敬畏。古道上的标志性建筑“剪刀门”更是将的历史的沧桑凝聚座古关隘

    剪刀门,两山相对而峙,形剪刀,故名此处海拔880米,常年云雾飘绕,白云过此,竟分断飞去,又称分云门,古人诗云道高多所疑,入门悉冰泮;远胜并州铁,一剪诸缘断又诗曰两峰峙作门,谓剪宛相似;入此断诸缘,亦毋轻造次看来剪刀门不仅形似,而且还心随,过了剪刀门,一切凡缘都要一剪断,与过去道一声云泥之别。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剪刀门下是一座路亭,名“一善亭一座关隘建筑的路亭。路亭两道“石城墙”组成,中间两个拱门相通连接成路亭,供路人休息现拱门依在,“城墙”完好,亭内完全塌落,破烂不堪,杂草丛生墙头长出碗口粗的大树拱门上的“一善亭”石额尚在,但绿苔覆盖,仅有模糊字迹,已难辨认,更别说落款年月了。

    这让我想起与此隔山相望的白际岭,那也有一座结构、大小与这里基本一致的路亭,名“二善亭”相传为朱元璋自浙江入徽州时修筑,其登基称帝后降旨命名,意为浙皖两省永世友善。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那么,这两处关隘式路亭是否有关联呢?

    也许这将是一个历史之谜了。

    在这条古道上,同样是历史谜团的还有剪刀门不远处的岩刻“返照”二字,从古到今流传着一个说法,两字间蕴涵着一处藏宝的路径,谁能解读,就可找到宝藏;另一个说法是,在仰山寺内有一尊金佛,但佛像外表全部镀金,如何辨别呢?据说只有某一傍晚太阳照到的那一尊是真金的。

    “一善亭”山崖陡峭,易守难攻,为古代兵家御敌之处,也是历代官家设置的“关卡”,所以当地人叫“卡子亭”。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古道“一善亭”后,沿着山崖横向穿行,左为石壁,右为山崖,我找遍附近崖石,未见“返照”二字,更别说曾经摩刻在崖石上的一百多首诗了。

    “一善亭”到仰山寺途中还有两处古建筑遗址,一处是白斗亭”,现仅剩半截石墙;一处是古道“绝顶”处的垭口,此处海拔930米,地势平缓宽阔,隐约可见曾有古建筑留存的石基,这或许就是仰山寺的“一天门”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四:唯见天池仰山中 

    从垭口稍东折下”,数百步,眼前豁然开朗,群山环拱间,似莲花绽放其间有百余亩空旷地带,长满水竹和杂树,花蕊一般簇拥着。伴随着一阵叮叮当当的流水声,一条清溪自西向流淌而来,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卓锡泉”吧?

    相传,卓锡泉峰南,泉从石隙中流出,莹然澄清,能疗病,病者辄饮辄瘳”,有诗曰卓锡出寒泉,泉清胜甘露;令人觉冶暖,一插豁然悟这些莲花瓣一般的山峰间,有三条这样的小溪,还有几处湿地也在渗出清水,我确实无法判断眼前就是能治百病、且立竿见影的卓锡泉”,我更无法获知这眼圣泉名字的来历,据说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溪边是一处丁字路口,右行为登高璜尖岭的土路,此去可达璜尖乡远及浙江淳安。左行为石板路前方空旷,应为仰山寺所在地。但环顾四周,既未见任何古建筑,也未见门楼断垣之类的遗址,视野所及,除了细密翠绿的水竹,就是蜡黄的枯草,还有一片茶园地。前行约百余米,一片水竹挡住去路,从隐约可见的林中古道绕过,眼前是一片草蔓遍地的平地。平地坐东朝西,后有靠山,左右山峰拱护,整个地形后高前低,倚路临溪,遥望案山,系古徽州堪舆术中所描述的标准“风水宝地”。此处面积约二三十亩,枯草厚积,周边山脚有石砌挡土墙,确为仰山寺遗址。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代高僧灵祐、慧寂师徒在沩山(今湖南省醴陵市)和仰山宣道,发扬禅宗,自成一派,故名“沩仰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自古禅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以心相传,因此我未找到更多的关于“沩仰宗”的文字记载。

    关于仰山寺的史料略见一二,现予抄录整理,但不足为据。

    传说中的高僧宝公开山时期已无从考据。

    唐武宗李炎于会昌五年间(845年)下旨废佛,“没寺逐僧”,灵祐高僧不得已遣散僧众,其弟子慧寂也栖隐他处。据《仰山志》记载:“师住王莽山,僖宗(唐)乾符六年(公元879),有山神请曰:吾东南名仰山大福地也,师迁住焉”。此后,慧寂禅师前往仰山开辟道场,周边大批僧侣、佛教信徒闻道前来礼佛受戒。鼎盛时期,仰山寺僧侣多达百余人。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元朝末年,仰山寺被乱兵焚烧,寺毁僧散

    明隆庆年(1570),休宁汊口程吴三姓发起重建仰山寺,得到皇上敕赐”。同时皇太后赐渗金佛一尊经书五大部。徽州众人筹资捐物,投工投劳,建成仰山寺,“寺中大雄、宝公诸殿,丹彩之饰,耀日夺目彼时,寺内有渗金佛像四尊,五尺铜像一尊,大小塑像余尊,各种画像四十二,还有大量寺藏经书,其中就有南朝张僧繇为宝公所画相,并有梁武帝的御笔亲题。其时,还建起舍利塔、宝公塔,辟出鸦生台、狮崖、龙井、小灵谷等十余处亭台楼阁,并将仰山诗词镌刻在古道沿的百余处崖石上,寺院周边种植了秋海棠、木笔、桃花、水杨柳、芦苇等大量异域植物花卉仰山寺也因此被称之“新安第一寺”。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据五里亭老人介绍,当时,仰山是与九华山齐名的,香客一般仰山九华。仰山庙会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香火连续三天三夜,在璜尖有专门的庙会组织,九华山、普陀山的僧侣也礼佛。老人说,他儿时他曾随大人去过仰山寺,前往仰山的各条通道上摆满各式各样的小摊,寺内人山人海,烟雾缭绕,在“一天门”就能闻到檀香的味道。

    仰山寺是在“破四旧”前的1950年被大火焚烧掉的,个中原因无从考据仰山寺焚毁后,寺内两百多公斤重的青铜大钟被当地农民敲碎作废出售了,通往仰山各个路口石人石像也在文革时期被敲碎后弃之于山谷中。他们还砸碎了佛像下的莲花座,砍伐了寺院周边的古树,拆除了附近的佛塔、楼阁,仰山寺再次沦为一片杂草荒地。至于那几尊金佛,已不知所踪据老人介绍,寺庙对面山上的慧寂禅师石棺石坟还在,如果我们下次去,他可以带我们去看看。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在寺庙遗址上,我们扒开厚厚的枯草,依然可见寺宇墙基、石碣石板、砖棱瓦片,也大致勾勒出古寺的轮廓:前后两进大殿、沿山圈成围墙。这些沉寂在荒草下的残留物见证了历史,也在控诉着历史,它们散发出来的气息绝对有着神灵般的意义,让人情不自禁地变得肃穆庄重起来。

    殿前“庭院”内有一处约20平米的“水池”,现仍有泉水渗出,且长满芦苇,这该是当年的“放生池”。芦苇多见于水乡,不长徽州,在这海拔870米的高山上,也许仅有这些芦苇还坚守着这座史诗般的古寺,也仅有这些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还在忠实地记录着佛教文化与华夏文化冲突的痕迹。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佛教注重人类心灵的觉悟和道德的进步,旨在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终极解脱。中华文明崇尚平和,顺应自然,热爱生活。但几千年前的老子在那里笑而不语,却并未滤除国人“自我”“利我”的文化糟粕,他那本五千字的“小册子”不过是帝王将相高台之上的统治工具而已,其“明儒暗道”、工于心计的文化劣根也在历朝历代的政权争斗中暴露无遗,这些梵音绕梁的古寺只是两种文化冲突的泄愤对象而已,它的兴衰荣辱也成了中华文明进步史上一个个疤痕般的标识。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据老人介绍,多年前,曾有人来考察过仰山寺,有意出资重建,后来不了了之。

    我一介凡人,红尘之心,看不透在这深山老林里复建古寺的佛缘,如是立一处“盛世佛碑”,窃以为,还是让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归于自然为好,留下一处古寺遗址远比一座冰凉的钢筋水泥建筑更有温度。如同当年称之为“龙泓”的几股清泉如今却成了一处高山出平湖的“天池”一般,总有一种拆了古寺当砖卖的感觉。这一汪“圣水”我姑且称之“仰山湖”,湖边芦杆峭立,枯叶峥嵘,芦花已尽,虽不见蒹葭苍苍,但湖上雾卷云舒,碧水朽木,无不婀娜。若不是见到湖前一段人工水坝,我还真把这里当成人间仙境了。

    当然,这也终于解开了让我困惑多年的一个谜——山下某景区内那一挂从“百丈崖”山尖上飞流而下近200米的“天瀑”,原来是在这里“制造”的!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

    徽州古道—休宁仰山古道(一处禅宗发源地)

    本文来源:“乡野闲谈”(黄良顺)公众号

    本站已获得授权如需要转载请联系作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发布
  • 动态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