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徽州古道 徽州古道 关注:0 内容:100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黄山旅游网 > 主题游 > 徽州古道 > 正文
    靓号:10000
    官方

    胭脂岗是祁门、休宁交界处几条古道的枢纽,往北经塔坊乡至祁门县城,往南过祁红乡塘坑头村,走驮树岭古道至休宁鹤城乡牌楼下村,沿东南山脊线,牛角岭古道至休宁流口镇,是古代祁门至休宁流口南部及婺源的交通要道,也是阊江与新安江货物转运的重要通道。

    (全文4900字,阅读需25分钟)

    古道评价指数精彩指数★★★☆☆ 危险指数★★☆☆强度指数★★★☆ 完好指数60%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徽商鼎盛时期,也是徽州水路运输最发达时期,尤其上半年丰水期,货运船只逆水行至休宁流口,徽州的茶叶山货,苏杭的丝绸,在此起岸后,经这条古道肩运至祁门塔坊,再次转运阊江水路至浮梁,经鄱阳湖至中原或湖广一带。鄱阳湖的鱼虾,景德镇的瓷器,则经此运往徽州及苏杭各地。尤其祁门南部丰富的木材资源,驮运至鹤城、流口后,沿率水“排”至杭州。相对于经矶岭、右龙岭、瑶里至浮梁的人员流动“官道”,跨越胭脂岗的古道则是徽州与浮梁间的货运通道,俗称“商道”。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行进约十分钟,在一条山坞枝丫处,“牛角岭古道”从一块茶园地里开始攀高。说是“古道”,也就是农民上山干活走的土路,一尺多宽,不管是“入口”,还是路面,都不像走过百年的大道,遑论流口至祁门的货运大通道。幸好同行中有人走过,据说他们初行时,也找了个把小时,问路多位村民才得以确认。过了茶园地,进入沿山体缓缓上升的横路。据村民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挖林场时,路面石阶全“搞掉”了,前年砍伐木材,老路基又被毁,今年抚育次生林时,才把路挖出来,路面上还是新土。约半小时,进入森林,古道路面确如村民所说,有明显的“清除”印记,在一些山谷弯道处,偶尔还能见到当年垒砌的石磅,且还有一路亭遗址——半截残留在柴草丛中的石墙。遗憾的是,我寻遍遗址内外,均未见佛龛、石碑等文字遗迹。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过垭口,下行的古道宽1米许,石阶整齐平实,基本符合当年“官道”规格。只是山体坡度太大,且少有行人,近半路面已倾斜、塌陷,或掩埋在枯枝败叶下,部分路基已长出碗口粗的灌木。下行的路与上行相似,均沿山体横穿,并无其它古道上“十八拐”式的Z字盘道,这也是众多货运古道的特点,不但坡度较缓,便于驮运大长度木材。记得儿时在山里林场驮树时,长达六七米的杉木下山,最吃力的莫过于Z型弯道。我们往往先将树木一头插入弯道外面柴草丛,然后转身,前后交换,相当于京张铁路“人”字型路口的火车一样。这种转身掉头,除费力外,也有危险,如不巧肩上的树木别在其它树桩上,弄不好就可能人仰马翻。因此专门驮运木材的山路是会尽量避免弯道的,祁门东部的一心岭古道也是这样。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约四十分钟,见到这段古道上唯一一座完好的路亭,近年复建的。石墙为原貌,檩椽是新的,瓦也是现代的,连佛龛的石碑也是平滑的大理石,机器镌刻的“南无泗州大圣之位”几个宋体大字,方方正正,左右分别落款“公元二〇一六年岁次丙申季秋重建”、“大清光绪壬寅年仲春立”。从该记载看,路亭应建成于1902年,大概也是古道的肇建时间。在古徽州,古道是经济的晴雨表,现存大部分古道建于清代康乾盛世,也是徽商及徽州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在1860年前后的十五年时间,徽州大地经历了太平天国灭绝人性的摧残,以至民生凋敝,人口锐减至半,包括古道在内的基础设施也一度寥落不堪。直至十九世纪初,劫后余生的江南城镇才逐渐恢复生息,于是徽州的木材、茶叶等物资,得以源源不断输入苏杭等地,徽州经济得到恢复,并进入一个小小的兴盛期。除祁门塔坊、休宁流口一带外,最典型的就是黟县的关麓村,奢华壮观的“关麓八大家”就是那个时期留下的财富印记。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从牛角岭到塘坑头是一条长达近五公里的峡谷,从垭口到村庄的古道在山体的凹凸间缠绕下行,至谷底,有一处小“景点”,号称“唐源十二圣景之五”的“天池泻月”。所谓“天池”,也就是一条从山顶冲刷下来的小溪,在此形成的一个天然水池。水池圆形,近20平,由山体岩石自然围成,俯瞰仿若满月。池内泉水盈盈,深达一米,群山浓翠倒映,波光闪烁,碧如翠玉。从“天池”流出的水穿过一座单拱石桥后,并入牛角岭下来的源河,据“天池”边的石碑记载,拱桥名为“万佛桥”,由唐源(现塘坑头)人方邦杰,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捐建,耗资二百二十元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方家祠堂规模不大,前后三进,三开间。第一进为戏台,中为庭院,也是看戏的“看场”。二进为祠堂正门,外横梁上方悬挂“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牌匾,下方是“方氏宗祠”四个大字。走进祠内,中有天井,上悬“中共一统”匾额,正厅照壁题有“光裕堂”三字。照壁后为第三进,也是祠堂的享堂,有天井及先人“排位”。整座祠堂除正厅青石地面及个别梁柱外,大部分为“修旧如旧”的复制品,其整体格局基本保持原貌。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在塘坑头村的三条古道中,最重要也是现存最完好的是胭脂岗古道古道位于村庄北面,是塘坑头村通往塔坊及县城的主要通道,也是塘坑头人的生命线,在公路修通前,生活所需油盐酱醋米,就是通过这条古道挑运回来的。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传说归传说,终究已是胭脂岗的过去,和曾经人流如织的古道一样,是时代在新安江与阊江分水岭上留下的一段记忆,一段淡出人们视野、且慢慢消失的记忆。塘坑头周边山势陡峭,是我们上午已见识过的,但胭脂岗的蹬道还是出乎我们预料,与牛角岭古道不同的是,这段古道沿山体直线攀高。路面虽宽至1米,石阶也基本平整,但其高度是普通古道台阶的两倍,与现代景区台阶标准相近。据目测,古道最陡处坡度达40度以上,几乎达到景区地轨缆车限高的标准。想想当年塘坑头人,挑着百斤重担,常年颤颤悠悠地攀爬在这条蹬道上,是何等艰辛不易!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p style=”color:#222222;font-family: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font-size:17px;text-align:justify;background-color:#ffffff;”=””>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

    徽州古道—胭脂岗古道

    本文来源:“乡野闲谈”(黄良顺)公众号

    本站已获得授权如需要转载请联系作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发布
  • 动态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