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韵水乡,古堨遗梦——走!带您一起去领略徽州堨坝独特的历史魅力和时代风采~
10月28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徽州堨(huì)坝揭牌仪式在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举行。今年9月,“徽州堨坝—婺源石堨”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徽州堨坝是古徽州一种水利灌溉工程体系。徽州先民“筑堨坝以挡水、挖塘陂以存水,修渠圳以引水”,以堨坝为核心工程,修建包括山塘、圳渠水口、水街 、水井等构成顺应自然、精巧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
徽州区是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深厚的人文底蕴,悠久的农耕文化,推动建造了一批具有徽州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全区现存有古堨坝500余座,其中,500年以上古堨坝5座,明代梯田1处,古村落灌溉水系10余处,古井、古塘星罗棋布,均为中国古代水利史上极具区域文化代表性的水利遗产,传承着徽州人的灌溉工程遗产的智慧。区内的堨坝主要分布在西溪南、唐模、灵山、呈坎等古村落中。
徽州堨坝历史悠久,主体段位于西溪南镇流域内,上游建有二坝水库和南北干渠,中下游有昌堨、条垅堨、雷堨、吕堨等四条水渠,秋坑、辽坑等两座小型水库,直接灌溉全镇中部和东部沿丰乐河两岸近万亩良田。如今的雷堨、吕堨等一批古灌溉水利工程,通过恢复、打造和提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景拍照,成为网红打卡点,灌溉遗产在传承保护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唐模村灌溉水系工程由溪流+堨坝+陂塘+水口相连组成,至今仍发挥着农田灌溉、村落防火、优化生态的综合功能。檀干溪上有大小18座古堨坝群穿村而过,将水引入周边水塘或农田灌溉水渠,水街也因堨坝拦水形成了一道靓丽景观。而檀干园作为唐模古水利灌溉体系中的陂塘之一,在枯水季节为下游灌溉的补充水源。唐模水口则既有天然地理水势的应用,也有人工的精妙设计,因此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灵山村现保留有明代古梯田 1500 余亩。从山脚盘绕而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婉如春螺。梯田灌溉水源来自灵山河上的梯级堨坝群及山上陂塘,利用高差自流引水,或人工车水提水灌溉,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造田之功和独有的徽州韵味。
而灵山村内的水街,整条街道就地取材,用清一色的粗麻花岗岩石铺就,逆水而上,东宽西窄,为加宽水街街面并尽星减少占地,灵山村先哲沿溪将石条挑出一二尺,悬空于水上;为缓和灵金河水的落差,灵山先哲采取级梯筑坝、缓冲水势,并方便村民蓄水取用。水街进深只有一屋之地,出门过溪,溪桥用三五根粗麻花岗岩石条架成,右边地势虽稍为开阔,进深也不过十丈。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紧紧相连,面溪而建,房屋间偶尔夹杂一条窄窄的小巷。蜿蜒在灵山之上,被民间誉称:“天上的水街”。
呈坎村三街九十九巷两水圳,是其他村落所没有的格局。该村俗称“前面河、中间圳、后面沟”。两条水圳通过潨川堨将河水引人村中,街街巷巷有水沟,门前圳水川流不息,既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还满足了消防上的需要,突出了“聚水似聚财、纳四水于村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徽州堨坝除了精美的水系设计外,还营造了优美的水景观,与古村落、古建筑等遗址遗存融合一体,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徽韵水乡
古堨遗梦
来徽州区
探寻徽州堨坝
领略这独特的历史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