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古老的徽州大地,明清时代的徽商,叱咤风云商界三百余年;又因徽商贾而好儒,形成了父子同朝宰相的局面,”十户之家,无废诵读”,徽商经济实力和政治背景,创造出灿烂的徽州文化。
今天,徽州文化研究成为与”敦煌文化、西藏文化”并列成为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徽州文化物质层面表现为:
1、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徽州古民居–古老水系的神奇和合理的风水学应用;
2、传统文化宋明理学的物化精髓:古徽州牌坊、古祠堂、古建园林、古代老街;有”中国天然摄影棚”之美誉;
3、古老朴实的徽州民俗–其精神层面更是独具深刻内涵,宋明程朱理学、朴学、经学、艺术 这些无不向您展示古老徽州文化的魅力!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曾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身处在古老朴实徽州土著村落的古民居之中,和当地山越族居民一起生活,品尝农家野味土菜、慢品徽州茶道、走访当地农家。观赏”中国戏曲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傩戏、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的徽州古老戏曲–黄梅戏,体味徽州人家的民俗风情,感受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古朴情结!何等惬意。
来源:https://cngoesglobal.com/anhui/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