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徽派戏曲 徽派戏曲 关注:0 内容:3

    徽派戏曲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黄山旅游网 > 徽文化 > 徽派戏曲 > 正文
    靓号:10000
    官方

      徽州人善歌舞,东晋时新安歌舞就已蜚声海内。明代徽州人对戏剧的嗜好尤甚,各地族社每借祭祀仪礼、婚丧喜庆之际,聚众演戏,甚至在诉讼之后也有罚戏的习俗。徽州在外埠的富商,常以声伎相随,列歌舞、宴宾客。由于徽州戏剧活动较为普遍,观众主要是村镇平民,艺人在演出时,对曲词中那些高深典雅的戏文,往往予以改造,力求通俗。因而,逐步形成徽州戏剧独有的特征。

        明嘉靖间,徽州艺人在吸收弋阳腔的基础上,形成徽州腔,是为徽剧的先声。徽州腔在寓意较深的曲词中,增加了大量的解释曲文,联缀曲辞,发挥剧情的“滚唱”,形成通俗易懂的“新体曲文”。并注意增加便于理解曲词的道白,如净丑间的戏谑语,彼此的设问、对答等,给观众以更多的戏剧性,扩大和增强原作表现生活的能力。明万历间,徽州、旌阳戏班上演目连戏,把民间杂要融入剧中,蹬桌、翻梯、飞叉、滚打、走索、跑圈、窜火、窜剑等,成为表演武戏的特殊招式,并运用火彩、幻术等特技,逐步形成徽剧的特殊风格。

        明末清初,西秦腔等乱弹声腔流入,经过衍变,形成徽调主要唱腔吹腔拨子,其后又衍变成二簧腔。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形成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乾隆五十五年,徽剧三庆班进入北京演出,同以后兴起的四喜、春台、和春合称“四大徽班”。道光间湖北汉剧进京,徽剧的二簧调和汉剧的西皮调结合形成京调,产生京剧。

        清代后期,京剧兴起后,徽剧艺人纷纷改学新腔(京剧),徽剧日渐衰落。但是,徽州部分农村仍然盛行徽剧,“夜不唱京”,凡庙会祭祀,都请徽班演出。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今日签到
    • 累计签到

    暂没有数据

  • 黄山旅游网
    黄山旅游网
    黄山:一山岂止一世界
  • 旅行分享
  • 官方小助手
  • 悦雯君女神
    悦雯君女神
    www.qzsns.cn
  • 一山岂止一世界
  • 曾经的那个少年
  • 北纬不北
  • 艺优网络
    艺优网络
    艺优论坛:https://bbs.euweb.cn/
  • 黄山旅游圈
  • 时光浅巷
  • 发布
  • 动态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